新闻
学院新闻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【财税资评论坛】制度性成本与企业规模分布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 浏览次数:

2025年10月13日,304am永利集团2025年专题学术讲座暨财税资评论坛第18期在沙河校区10号楼4层财税资评工作坊举行。此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教授,分享题为《制度性成本与企业规模分布》的精彩研究。本次讲座由澳门永利304am高宏宇助理教授主持,学院党委书记肖鹏教授、汪昊教授、杨龙见教授、寇恩惠教授、刘金科副教授、陈怡心助理教授、吴彩云助理教授、王雨坤助理教授等多位师生参与。

161C8









本次讲座中,马光荣老师从制度性成本的定义和特点入手,介绍现有对制度性成本的研究存在度量不清晰、反应不明确的缺点。本文研究了一种具体,但被忽视制度性成本——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(简称“规上企业”)面临更严格的财务制度和统计报送制度,利用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微观数据,发现工业企业在入规门槛以下存在数量扎堆的槽口(Notch)聚束现象。1998-2010年,国家统计局规上企业的划分标准为“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”;2011年起,国家统计局规上企业的划分标准提升至“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”。

本文重点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:一是聚束现象下企业规模缩减了多少?二是聚束企业是减产还是瞒报?三是2011年标准提高后,退规是否有利于企业?本文使用聚束分析方法,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,对门槛处的企业聚束程度进行了数据分析。文章通过一个侧面的证据——门槛前单位成本反常上升——发现聚束企业主要通过瞒报方式将营业收入操纵至门槛以下。文章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,2011年入规门槛从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后,规模位于旧门槛与新门槛之问的企业,在退规后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提高,说明制度性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成长。本文研究表明,应该在确保统计质量的前提下,制定合理的入规标准,简化升规入统手续,同时需要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











17978



交流互动环节,与会者围绕文章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,包括进一步测算制度性成本、bunching-did之间的转换与结合以及福利分析等问题。与会师生对马光荣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。本次专题学术讲座取得圆满成功。



撰稿:时慧琳、高宏宇

初审:李小荣

审核:陈士平